首頁 > 期刊 > 人文社會科學 > 哲學與人文科學 > 中國通史 > 中國史研究 > “縣官”之由來與戰(zhàn)國秦漢時期的“天下”觀 【正文】
摘要:里耶秦簡8—461簡秦始皇更名方中有“王室曰縣官”“公室曰縣官”的規(guī)定,它表明以“縣官”稱天子、國家的制度始于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。“縣官”一詞源于《禮記·王制》天子居縣內(王畿)、官天下的王制理論?!巴踔啤崩碚撓碌氖澜缬伞八暮?、流(荒)、九州、縣內”組成,狹義的天下=國家=九州,廣義的天下=四海之內=海內。這一理論約在春秋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形成,是分封制下王畿制度與縣制結合的產物。戰(zhàn)國時期隨著人口的增加、交通的發(fā)達,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逐漸擴展,天下觀也發(fā)生重大變化,遂產生鄒衍“大九州”說,中國僅為廣義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。但由于王制理論深入人心,故秦始皇仍依照這一理論,將新王朝和帝室取名為“縣官”,意為從諸侯國君升格為天子,成為居住在縣內(王畿)統(tǒng)治天下的官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
一對一咨詢服務、簡單快捷、省時省力
了解更多 >直郵到家、實時跟蹤、更安全更省心
了解更多 >去除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享受低價,物流進度實時通知
了解更多 >正版雜志,匹配度高、性價比高、成功率高
了解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