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期刊 > 人文社會科學 > 哲學與人文科學 > 中國文學 > 詞學 > 巴渝組曲與《竹枝詞》的演變 【正文】
摘要:巴渝乃華夏古國,今屬重慶市。巴人擅長樂舞,據(jù)説在楚國郢都,《巴人》的演出比《陽春白雪》的雅製擁有更多的觀衆(zhòng)(或聽衆(zhòng))。漢代《巴俞》己是御前表演或接待外賓的大型樂舞,直至唐代武則天時仍能沿襲演出。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劉禹錫、李商隱等都到過巴渝大地,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,映現(xiàn)峽谷的山川地貌,豐富的土風民俗,多采多姿,面目各異。唐代《竹枝詞》已經(jīng)采入教坊,劉禹錫《竹枝詞》以七絶聲詩入歌,又孫光憲、皇甫松之作亦設(shè)和聲結(jié)構(gòu),傳播甚廣。敦煌曲子詞中也有《竹枝子》二闋,調(diào)式不同,字句亦異,己是長短句體。從《竹枝詞》到《竹枝子》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詞體的起源和發(fā)展的過程。在形式方面,由七絶聲詩到加上和聲,到長短句的詞調(diào),體制不同;在內(nèi)容方面,由歌詠風土的山川情歌,到城市的流行歌曲,作品的主題有所變化,不再爲本意所限,而詞體亦得以正式確立了。本文最後探討詩詞之辨。
注:因版權(quán)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
一對一咨詢服務、簡單快捷、省時省力
了解更多 >直郵到家、實時跟蹤、更安全更省心
了解更多 >去除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享受低價,物流進度實時通知
了解更多 >正版雜志,匹配度高、性價比高、成功率高
了解更多 >